一声声问候传递关怀,一份份物资承载温暖,一场场爱心公益活动......近段时间以来,大众社工积极探索老龄化多元治理路径,以党建为引领,依托2024年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打造“红色暖流”社区长者支持计划。
项目整合社会组织党员、社区党员群众、社工机构等多元力量,构建“党员+社工+志愿者”协同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链接专业服务资源等方式,将健康关怀、生活帮扶、精神慰藉等专业化服务精准流动到社区长者身边。
目前,“红色暖流”社区长者支持计划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东城东泰、南城雅园、寮步浮竹山、石排赤坎4个镇街社区,开展志愿者培育、长者饭堂、红歌生日会、健康义诊、运动保健、微心愿帮扶等17场特色活动。建立长者健康档案40份,服务长者及党员524人次,联动东莞证券、广东科技学院等组织整合资源价值近6000元。
项目负责人吴荣嘉介绍,项目的下一阶段将重点培育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红色记忆康娱服务”“保健知识普及”“红色结对关怀”等活动,持续深化服务内涵。
健康护航:家门口的健康呵护
3月13日,项目组社工联动东城街道东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站,为长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活动现场设置了血压检测区、血糖筛查区、问诊区等功能区域,为社区长者提供全面性的健康检查服务。
“在家门口就能做测血压、血糖检测、中医问诊等多项基础检查,还有医生团队耐心解答健康疑问,这些服务真是太贴心了!”在义诊活动现场,78岁的李奶奶在志愿者搀扶下完成所有体检项目后连连称赞。和她一样,现场多位老人竖起大拇指,对社区提供的“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纷纷点赞。
项目以“党员+社工+志愿者”融合模式,践行“老有所医、老有所安”的服务理念,让健康关怀成为社区长者群体幸福生活的坚实后盾。社工介绍,项目将在东泰社区持续链接医疗资源,定期开展健康监测、义诊、等活动,同时也会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关爱老年人的行列,共同织密社区长者健康防护网。
志愿赋能: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
为了提升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3月21日,项目组社工与石排镇赤坎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志愿者入户”技能培训活动,针对社区19名志愿者开展了“有效沟通”“需求识别”“心理关怀”活动。
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重点提升志愿者在入户服务中的观察能力与情绪疏导技巧。培训中设置的角色扮演环节,让志愿者分组模拟独居老人、残障长者等特殊场景,社工现场指导沟通话术与服务流程。
“通过培训学习,我意识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往往藏在细节里。”参与培训的志愿者小黄说道,“现在我能更精准地预判需求。”
文化润心:传统节日里的温情守护
“第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做青团,甜在嘴里暖在心里!”社区老人叶奶奶接过热气腾腾的青团感动地说。
3月29日,项目组社工联合寮步镇浮竹山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长者关爱,‘艾’在清明”为主题在社区中心开展了关爱长者活动,活动组织了27名志愿者制作青团、艾草冻等传统美食,并走访慰问50位社区独居老人。
活动还特别设置“清明文化小课堂”,由青少年志愿者为长者讲述青团的历史渊源,在互动中传承孝老爱亲传统。活动通过“文化+服务”模式,将传统文化体验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长者在节日中感受双重关怀。
长者饭堂:党建引领下的温情餐桌
依托“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社区资源,形成服务合力。项目组社工联合南城街道雅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党员志愿者及当地组织,为36名80岁以上长者及其家属提供免费午餐及关怀服务,用暖心行动打通党群服务“最后一米”。
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每周三上午10:30-11:30,社区中心饭堂准时飘香。雅园社区的老人们就结伴来到用餐点进行就餐。“饭菜很好吃,社工、志愿者像家人一样关心我们,心里特别暖!”社区张奶奶说道。
针对社区长者行动不便、生活照料资源不足等问题,活动通过“送餐到身边”的形式,为高龄老人提供健康餐食与情感支持。餐食选用应季食材,搭配家常口味,确保营养均衡。
党员志愿者邓同学分享说:“能为社区尽一份力,看到长者的笑容,觉得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