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构新闻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市政协提案

4月9日,东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开展社区居家

妇女节系列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众

“我很想你,你好吗?” 这个清明节东莞市民用文字寄哀思

[作者:|来源:|时间:2025-04-07] [ ]

 今年清明假期期间,东莞市殡仪馆内,一场哀伤辅导活动正悄然进行。项目负责人廖忠武介绍,今年将通过书信、绘风筝等形式,为东莞市民提供了一个文明追思的情感出口。

活动现场,信笺与空白风筝成为了寄托哀思的载体。“外婆,我最近成绩还不错,清明特意买了您喜欢的白菊来看您。要是您能在梦里跟我说说话就好了。”“爸爸,这个月的月考我又拿了第一,要是您还在该多好......”写着写着,有市民悄悄抹眼泪,有人对着信纸发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藏着说不完的心事。

在现场的另一侧,满头银发的李奶奶在哀伤辅导项目社工的搀扶下,颤抖着写下了“我很想你,你好吗?”几个字。当她布满皱纹的手指拿起信笺时,眼眶泛起泪光。

廖忠武介绍,对于老一辈而言,直面地表达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长期压抑哀伤可能引发持续性复杂哀伤障碍。因此活动通过艺术表达等方式,帮助丧亲者正确地表达哀伤的情绪,逐步完成‘哀伤四阶段’——接受现实、处理悲痛、重建生活、延续情感联结,助力他们更好面对生活。

除书信外,在追思风筝区域,手绘风筝成为另一重要载体。素白的风筝在孩子们的笔下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的陪伴下,在风筝上画出了一家人手牵手的温馨画面。“这是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她踮着脚尖将风筝举过头顶,“等风筝飞上天,爷爷就能知道我们有多想念他啦!”当彩绘风筝乘着风扶摇直上时,每一道色彩都化作思念的翅膀,载着思念飞往云端。

“这不仅是追思形式,更是心灵疗愈。”廖忠武表示,“寄语”活动通过不同载体让市民在释放情感的同时,完成与逝者的精神对话。那些被深埋的思念、愧疚与不舍,在书信与绘画中找到了倾诉出口。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正在悄然改变传统殡葬观念。当市民学会以健康形式处理哀伤,他们也更易接受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葬礼。

上一篇:大众社工“红色暖流”社区长者支持计划,给社区长者提供多元服务
下一篇:大众社工十六周年 | 谱写希望与温度的叙事诗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0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