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社工

1月5日,一批满载着东莞市民和爱心企业关

【大众新闻

昨晚开始,东莞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市社会救

扶助残疾人,东莞迈开步

[作者:0769sw.org|来源:未知|时间:2011-09-07] [ ]

■李紫迪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东莞日报》报道,在2011年第14次市长办公会上,《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获审议通过,对于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残疾津贴200元。

  就数量看,200元当然不多,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这说明,随着公共财政概念的渐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社会中有那么多残疾人,如果作为个体的公民,不太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这种关怀之情的话,那么,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不就应该理所当然地站出来,代主人行使这样的心愿吗?

  当然,关爱残疾人,不仅仅表现在每人每月的这200元扶助津贴上,还需要政府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制度性保障。我想起我第一次去日本时看到的情形,一天中午,阳光很好,我走在札幌的街上,看见路旁、路上,或坐或行,有那么多的残疾人和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悠闲地享受午后的阳光,我顿时非常感慨。我同行的朋友说,为什么日本有这么多“不干活的人”,经济还这么发达?我说,这也许恰恰是人家经济发达的原因之一,因为对于人的尊重,一定会带来整个社会最大的发展动力。我还说,其实,你认为中国残疾人少吗?无论是比例,还是在人口中的分布,我们看见的应该比日本更多才是,只不过,你看不见而已。

  为什么看不见?我想,这就和一个社会、一座城市如何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有关了。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而各地方性法律、条例,同样也有类似的职责条款。只不过,“法律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之所以如此,原因不外乎是:地方政府没能真正重视残疾人权益,导致投入不足;法律存在缺陷导致保障不力;企业、社会对残疾人权利的认识存有误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风气不浓,等等。

  如此看来,东莞对于残疾人的扶助,仅仅是迈开第一步。


上一篇:百场敬老活动关爱东莞老人
下一篇:第二届“东莞慈善日”国庆启动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