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由民政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联合国儿童基金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开幕。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出席会议式并讲话,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代表麦吉莲女士致辞,郑功成、关信平等社会救助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开幕式由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康鹏主持。
罗平飞在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流浪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优惠政策、社会互助和慈善捐赠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十一五”末,民政部门直接负责的常年救助对象已超过8000万人,比“十五”末增加了近4000万人;2010年各级财政投入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医疗救助资金达到1220亿元,较“十五”末增加了932亿元,增幅324%。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和专项救助制度逐步实施,对于确保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罗平飞强调,“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新起点、新要求必然带来新机遇、新挑战。针对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制度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内涵,促进救助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做好推进制度完善和制度衔接、强化规范管理和机制创新、提高救助能力和救助水平三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目标。
罗平飞指出,社会救助事关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崇高事业,社会救助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基础和先导作用。希望专家学者,继续关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继续保持旺盛的参与热情,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地投身于社会救助理论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希望从事社会救助实践的同志们,继续完善自我,埋头苦干,厚积薄发,为丰富社会救助理论研究添砖加瓦,为推进社会救助事业科学发展多做贡献。
本届研讨会采取征文形式,得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共收到论文216篇。会议期间,将有103篇在十二个分论坛上进行成果交流,最终评选出15篇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