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城乡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提供人才保证
——在全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窦 玉 沛
(
同志们:
机构社会工作是城乡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加快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优化城乡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新春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做法和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分析面临形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与对策。
我们将全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定在广东省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将率先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有新举措。广东省将加强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部省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框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出专门工作部署。深圳、东莞等市制定了推进当地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文件,形成了系统配套的支持政策。二是经费保障有新突破。广东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加大对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对符合福利彩票发行使用宗旨的社会工作项目安排彩票公益金予以资助。省民政厅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直属单位开展社会工作试点。广州市、区两级已投入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2344万元,联合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展。深圳市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区级财政已投入1亿多元用于购买社会工作岗位和项目,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东莞市率先将社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通过购买社会工作岗位、提供一次性开办补助资金等方式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三是试点范围有新拓展。广东省已将全省民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范围。在集中推进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试点的同时,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地还紧扣日益广泛的社会服务需求,进一步拓宽工作范围,积极协调教育、卫生、公安、司法、残联等系统和行业推进社会工作试点。四是专业服务有新特色。广东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广州市老人院等试点机构从服务对象入手,充分利用机构已有资源优势,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出各具特色且适合优抚对象、老年人等群体需要的机构社会工作经验与模式。五是机构发展有新亮点。广东省在着力推进公办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从全国看,广东省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次会议在广东召开,就是请大家实地了解广东省在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非常关心、支持这项工作,这次又派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具体指导。这次会议召开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刚才,李容根副省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在此,我代表民政部一并表示感谢。下面,我就加快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讲四点意见。
一、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7年民政部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以来,全国第一批社会工作试点机构按照要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方式多样,点面结合,推进试点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机构是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平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托。试点以来,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加强试点平台建设。试点平台是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依托。各试点机构普遍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机构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机构工作重要位置,设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组织、管理和服务平台。二是加强社工岗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是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民政事业单位原则上要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目前各地已在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慈善救助、优抚安置等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80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了370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随着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逐步推进,试点机构的专业服务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三是加强民办社工机构建设。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两年多来,上海浦东、宁波海曙、江西万载、长沙天心、成都青羊等地初步形成了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运行机制。在第一批试点地区,已经培育了3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为创新我国社会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输入了新鲜血液。
(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资源是机构发展的第一资源。两年多来,各试点机构注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机构开展服务储备人才、积聚力量。一是培养提升现有人员。各试点机构普遍建立了本单位的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通过短训、进修、实习、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同时鼓励在职攻读社会工作学历学位,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各试点机构普遍采取组织考前辅导、报销考试费用、考试合格奖励等方式,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试点机构报考率和考试通过率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引进吸纳专业人才。各试点机构陆续从高等院校引进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充实到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引进,进一步提升了机构专业服务水平。三是不断加强专业督导。为强化专业化建设,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儿童福利院、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等机构陆续建立了社会工作督导制度,由资深社会工作专家担任督导,指导一线工作人员开展服务,确保工作质量。两年多来,通过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机构迅速集聚了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成为展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与服务成效的重要窗口。
(三)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机构社会工作广泛分布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试点两年多来,机构社会工作涉及对象越来越多元,行业越来越复杂,部门越来越广泛,方式越来越多样,系统化、多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一是在服务对象上,已经从机构原来服务的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逐步拓展到所有有需要的社会大众。老年服务已经从面向机构供养的孤寡老人,拓展到面向空巢老人、家庭无力照顾的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以及有经济支付能力、愿意到机构养老的老人;儿童服务已经从面向机构养育的孤儿、残疾儿童,拓展到面向社会散居孤儿、残疾儿童,并正在拓展到所有有需要的儿童;残疾人服务已经从面向机构供养的“三无”残疾人,拓展到面向整个残疾人群体;救助管理服务已经从面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逐步拓展到面向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困难群体、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和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二是在服务范围上,已经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行业逐步拓展到教育辅导、司法矫正、人民调解、就业服务、卫生服务、人口服务、信访调处、扶贫开发等业务;已经从民政部门所属领域逐步拓展到教育、公安、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所属范围。三是在服务方式上,已经从单个领域、个别机构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微观社会工作服务逐步拓展到多个领域、众多机构开展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咨询等宏观社会工作服务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型社会工作服务。随着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专业服务功能的日益发挥,机构社会工作对维护机构服务对象权益、改善机构服务对象生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四)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理念、方法和技术是机构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两年多来,各试点机构在机构原有服务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根据服务对象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创新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在老年服务方面,上海、北京、黑龙江、昆明等地的社会福利院引入“以老人为本”、“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提出了“让新入院的老人快速融入福利院生活,让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平台,让有潜力的老人发挥自己的价值,让孤独的老人重塑社会关系,为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寻求资源帮助”的工作目标,为老服务逐步由过去较为简单的身体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转变为“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娱乐学习、心理辅导和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儿童服务方面,天津、南京、宁夏等地的儿童福利院运用“正常化”、“增能”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提出孤残儿童养育不仅需要照顾其日常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培育优良品德,更需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儿童服务逐步覆盖到学龄期儿童个案和小组辅导、成年孤儿社会适应性辅导以及收养寄养评估等环节。在残疾人服务方面,上海、成都等地的精神病院以“康复”、“新生”为目标,通过输入社工元素,使残疾人服务由传统的以肢体康复、生活技能训练为主向全面促进服务对象身心发展、职业康复与社会康复相结合的多层面、多角度的康复方式转变。在救助管理服务方面,郑州、成都、大连等地的救助管理站在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管理理念同时,立足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进一步提出着眼预防、立足发展的新理念,救助服务由单纯的生活救助逐步拓展到心理辅导、行为矫治与职业技能培训。在优抚服务方面,广东、山西、河北、四川等地的优抚医疗机构着眼于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作为病人与家属、病人与医院、病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帮助病人了解、获取相关医疗与社会资源,帮助病人解决因疾病而引发的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因疾病引起的社会交往障碍等问题,社会工作逐步成为医院实现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在军休服务方面,北京、山西、河南南阳等地的军休服务机构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机构服务体系,在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开展文体活动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压力释放和情绪调适等方面的专业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军休服务的内涵与范围。在农民工服务方面,北京、南京、珠海等地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针对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开展了城市适应能力建设、劳动权益维护、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有效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随着服务理念、方法和技术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机构社会工作成为不断提升传统社会服务层次、改变传统社会服务形象的强大动力。
(五)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重在总结实践、探索模式。两年多来,随着试点实践逐步深入,试点效果逐步显现,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总结各试点机构经验,基本形成了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机构现有人员和资源为基础,通过发挥机构自身优势进行转化提升的模式。这是目前大部分试点机构的发展模式。广州市老人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苏州市社会福利院、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等机构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种是将外部人才和资源直接引入机构内部,开展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模式。济南市社会福利院、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等机构采取购买社会工作岗位方式,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试点机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既是各类服务机构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又为进一步探索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机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实践,社会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服务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服务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广大机构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面回顾两年多来的试点工作,总结研究各地的创新实践,我们认为有四条基本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学习借鉴。
(一)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是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机构发展全局,在大局与全局中找位置,在发展中求生长。试点实践证明,只有着力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机构在开发社工岗位、吸纳社工人才以及开展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教育辅导、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功能与作用;只有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才能积极发挥社会服务机构在社区矫正、人民调解、信访调处、权益维护、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领域的功能与作用。试点实践也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机构业务发展来谋划,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机构服务对象诉求来定位,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和机构业务薄弱环节来切入,才能实现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机构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机构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发展。
(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是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全新的工作,必须从专业特点要求和机构种类众多、成分复杂、性质各异的实际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统一标准和要求。同时,要从机构性质、所在地域以及服务对象的差异出发,进行分类指导。两年多的试点实践证明,只有既充分考虑试点开展的总体平衡,采取多种措施,坚持统筹推进;又充分考虑社会服务机构的差异,从不同性质机构实际出发,在服务项目设计、服务岗位设置、服务人员配备、服务方法选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不同地区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体制机制、经费保障、工作基础和社会资源等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从各类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出发,科学确定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以及评估方法,坚持分类指导,才能确保试点机构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确保试点工作成效。
(三)尊重实践、鼓励创新是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不竭动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场重大的社会服务实践。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在我国,开展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遵循,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两年多来,各试点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了许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和模式,对推进社会工作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试点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试点机构的创新热情,鼓励试点机构的创新导向,尊重试点机构的首创精神和创新实践,形成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机制,才能推动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形成新经验、新模式。
(四)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是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社会事业,必须有效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组织、调动各方社会力量。两年多来的试点实践证明,各地只有充分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的指导作用,形成试点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工作行政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确保试点的正确方向;只有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持作用,加强与教育界的沟通交流,形成实务界与教育界的良性合作机制,才能确保试点的专业水平;只有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协同服务作用,形成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才能发挥多方参与优势,形成各方资源有机结合、多方力量相互支撑的长效机制,保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二、进一步认识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进入一个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公共需求急剧增长的总体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科学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服务机构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平台,是承接社会管理和服务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重要依托。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服务的专业特长,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宣传倡导、组织动员的专业优势,发挥社会工作人才有效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的专业特色,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完善“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模式中的纽带作用,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形成“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中的引领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尽快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二)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是基础,资金保障是根本,机构建设是关键,人才队伍是保证。社会服务机构广泛分布在社会保障的主要领域,承担着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为群众直接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职责。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保障政策转化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第一时间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愿望;有利于结合相关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便捷、高效、优质、可用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将党和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温暖更好地送进千家万户,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
(三)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机构是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社会服务机构是我国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人才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专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群众提供近距离专业服务的优势,必将有利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供给,有利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有利于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有利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有利于不断满足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公共服务需求,让基本公共服务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在人才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党和国家人才发展大局,将社会工作人才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一起作为我国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进行全面部署。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机构社会工作领域率先建立比较系统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能力素质适应城乡社会服务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将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推进探索发展方向、拓展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经验。
(五)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力举措。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骨干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分类改革的重点是扶持发展从事基本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尽快提高这些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普及社会工作知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社会工作项目,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厘清机构目标定位、创新机构体制机制、完善机构服务体系、凝聚机构发展动力、激发机构发展活力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有利于推动民政事业单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吸引留住人才,凝聚力量,做大做强;有利于社会服务机构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内在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增强服务效果,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三、科学把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激励保障、强化专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探索发展规律,凝炼实践模式,努力开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具体讲,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已经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各地在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好民政部门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行政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进一步加快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定和任务落实。要抓住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将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当地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妥善处理好社会工作行政职能部门与社会服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搞好民政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积极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尽快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财政政策,切实加大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要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传播专业理念、普及专业知识、推动专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发展专业教育、促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形成各部门、各行业、各类组织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要在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在机制完善。一要健全规章制度。要研究制定以社会工作部门设置、职责定位、人员配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管理制度,以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岗位设置、岗位聘用、薪酬保障、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人事制度,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督导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要确保机构社会工作规章制度与其他规章制度的衔接配套,为机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二要加强平台建设。要紧紧抓住在机构内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部门这一关键,将社会工作部门建设成为本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集聚的平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的平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平台,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实施的平台,社会资源募集的平台,志愿者管理的平台,切实提高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三要加强岗位设置。要继续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以服务对象需要和机构发展为依据,进一步加快各类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步伐,调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尽快完成岗位聘用,实现岗位到位、人员到位、服务到位。通过健全运行机制,使社会工作成为各类服务机构的基本制度和保障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
(三)要在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人才培养是推进机构社会工作的基础。当前,要进一步推进机构社会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环节,通过专业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分类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着眼于加强机构管理、整合机构资源、实现机构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大力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知识,精通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具有熟练管理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执行社会政策和创造性完成本职工作的社会工作管理人才。要着眼于开展机构专业服务、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这一基本任务,大力培养能够严格遵循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实务人才。要着眼于完善评估机制、加强专业引领、确保服务质量这一最终目的,大力培养精通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技术,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方法,能够提供专业督导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要着眼于总结机构服务经验、提炼服务模式、探索服务规律这一总体要求,大力培养精通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务,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社会工作研究人才。通过分类培养,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机构社会工作人才体系,为机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四)要在进一步健全激励保障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是机构聚智聚力、拴心留人的关键。各地民政部门要主动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快推进以岗位设置为核心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按照“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收入分配原则,兑现社会工作人才相应工资待遇;要综合考虑相关社会服务行业薪酬待遇水平,适应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点,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标准,为落实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提供依据;要将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纳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总体考虑和成本核算,给予切实保障;要结合国家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按照有关规定为社会工作人才办理社会保险事宜,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激励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推动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健康发展。
(五)要在进一步强化专业服务上下功夫。专业服务是机构社会工作的生命,是实现社会服务机构长远发展的根本。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机构专业服务。要从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实际状况、发现服务需求,综合评估机构现有服务项目效果、发现薄弱环节,科学比较不同专业服务方法优劣、实现服务方法最优,有效整合机构现有资源和引入社会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等方面入手,策划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服务项目策划实施能力。要以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工作服务为切入点,切实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以合理设计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与其他服务的有机衔接为切入点,切实提高服务的规范化水平。要以探索制定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环节优化配置为切入点,切实提高服务的标准化水平。要选配有丰富理论和实务经验的资深专业人才担任社会工作督导,将督导评估贯穿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通过督导评估总结服务经验,发现服务存在问题,提出服务改进对策,切实提高服务成效和专业水平。
(六)要在进一步加强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必要的基础设施,必需的服务设备,是社会服务机构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是社会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服务大局,又惠及民生。去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十一五”规划,各地普遍加大了设施建设力度,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在下一步继续落实“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时,要将社会工作服务设施作为新增重要内容,纳入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对于已经纳入并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对于缺乏社会工作服务设施的单位,要创造条件,通过改建、扩建、补建的办法予以解决;对于尚未纳入建设范围的规划或在建项目,要充实社会工作服务设施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杠杆,进一步推进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四、目前急需推进的几项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是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民政部门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积极做好贯彻落实《意见》和《规划纲要》的准备工作。目前,由中组部牵头、我部参与起草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意见》是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中央政治局研究通过,即将发布。下一步,部里将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本地区实际,提早考虑,超前谋划,为落实《意见》和《规划纲要》做好思想、组织、工作准备。
(二)继续深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试点地区和单位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试验基地、服务示范基地、人才集聚基地。当前,要加快推进第一批、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试点工作步伐。要进一步抓好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创建活动。第一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地区和单位,要进一步夯实政策制度基础,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做好第二批试点示范地区和单位的申报评审工作。要结合国家政策出台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情况,抓紧筹备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大会。各地要按照部里关于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加快工作推进速度,加强经验研究总结,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
(三)抓紧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当前,在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上,需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做好2010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做好考试的宣传动员、报名组织、资格审查等工作,确保今年考试工作的有序开展。二要抓紧起草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尽快建立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目前,两个评价办法还处在调研论证阶段,各地要积极为文件起草建言献策。三要抓紧贯彻落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将两项工作启动起来,在本地区逐步建立起职业水平考试、登记管理、继续教育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
(四)进一步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是加强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政部印发的《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培育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要按照通知要求,适当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积极性。要积极帮助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联系或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对于综合性或民政业务类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民政部门可直接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逐步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提供支持。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要指导和督促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各类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要切实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建工作,确保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志们,扎实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民政部门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为切实提高城乡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