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报讯 (记者 巫帅) 昨日,市社科联与市社会工作协会联合召开“责任·探索·行动——转型期东莞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升华”座谈会。与会人员就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的定位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市民政局副局长杜江介绍了我市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东莞社会工作已经覆盖社会救助、残障康复、妇女维权等数十个领域和全市32个镇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已初步建立,下一阶段全市社会工作将要更加注重专业服务的“精耕细作”。
她介绍说,为了使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运作,我市在全国率先将社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市、镇街财政预算范围,2009年至今,东莞市镇两级在社会工作方面的投入已达2亿元。
此外,在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岗位的“价格”上,我市遵循社工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下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平均薪酬的原则,制定了6万元/人·年的标准。2011年10月,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我市又将购买标准提高到7.2万元/人·年。
同时,为确保和稳定社工的基本待遇,我市制定了“社工薪酬指导价位表”,其中十一级助理社工师、十二级助理社工师每月的平均薪酬分别为5200元和4600元。我市还在文件中规定“直接用于支付社会工作者薪酬福利和社会工作业务的经费不得低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支付总额的80%”。
肖霞:应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工作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肖霞认为政府在社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民间社会工作机构长期在政府的扶持和主导下发展的话,其结果不仅会使社会工作提供模式变得越来越单一,而且会大大消解民间组织发育的动力和社会参与的活力。
她主张“财政预算”不应是社会工作经费的唯一来源。因为行政性助人体系偏重管理功能,助人者与受助者处于一种非对称关系,最终导致强管理弱服务现象,削弱社会工作的实际效果。应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因为其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能解决一些政府无力解决的社会问题。
李智勇:社会组织不能只靠政府“供血”
东莞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智勇认为,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是要有发言权和话语权的。政府购买的是社会组织的发展成果、发展方向以及有建议性的发展前景,而不仅仅是购买社工岗位和项目。社会组织也需要参与政府制定和研究重大发展项目的过程中来,从而更好地去转接政府职能。对社会组织的类别也要进行区分,如公益类、行业类、地缘类等。
他说,社会组织需要从事政府想做而无法提供服务的事务。而不仅仅是政府出资购买、社工机构完全依赖政府“供血”,要学会去争取社会资源来求生存。
新闻来源:http://dgtime.timedg.com/html/2013-09/05/content_1211264.htm?div=-1 《社工组织长期被政府“包养”将失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