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弥留之际,社工将此消息告诉了他的两位“外孙”,两位“外孙”立刻赶到医院,陪伴了他最后一程。这两位“外孙”实际上是志愿者。四年前,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开始实施“外孙计划”,将五保或高龄老人与爱心志愿者结对,双方形成一种类似“外孙”的亲密关系。目前,“外孙计划”已开展到第六期。
南都讯 记者田玲玲 通讯员杨冰珊 方伯弥留之际,社工将此消息告诉了他的两位“外孙”,两位“外孙”立刻赶到医院,陪伴了他最后一程。这两位“外孙”实际上是志愿者。四年前,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开始实施“外孙计划”,将五保或高龄老人与爱心志愿者结对,双方形成一种类似“外孙”的亲密关系。目前,“外孙计划”已开展到第六期。
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刘英是“外孙计划”负责人,她驻点莞城敬老院多年。根据刘英观察,大部分探访团队都属一次性探访,且多在某些重大节日扎堆而来。“他们再去探访,要到一年后,老人早已将其忘记。”
2010年7月,“外孙计划”正式开始实施,项目将五保或高龄的老人与爱心志愿者结对,以2名志愿者结对入户探访1位老人的形式,通过长期、固定和有深度的探访活动,让老人与志愿者形成一种类似亲属“外孙”的亲密关系。
项目首先对老人的需求进行了评估,最终选出20名较迫切获得亲情关怀、有一定交流能力的老人,成为“外孙计划”的服务对象。此外,项目还严格挑选出40名志愿者。此外,老人和志愿者进行“结对”时,还让不善表达的老人与话题较多的志愿者进行结对,将拥有相似兴趣的老人与志愿者结对等。项目开展每半年为一期,探访频率为每周一次。
新闻来源:epaper.nandu.com/epaper/I/html/2014-10/29/content_3334459.htm 《不是“外孙”胜“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