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义工日,10多名义工走访看望独居老人。
早期,社会上一部分有余力的人,自愿无偿地为群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他们就是今天的义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对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有固定的时间、具备专业的知识,于是社工应运而生。
社工和义工相辅相成,在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各方面提供服务。社工具备专业知识,以此为职业,领取薪酬;而义工无需专业资格,利用业余时间免费服务社会。
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圳逐渐形成“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即通过“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模式,建立社工、义工联动发展的机制,向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前日,在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深圳市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的目标,全市志愿者人数将达到常住人口的10%。
会上同时以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决定》,强调“志愿者之城”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注册义工提供的服务,内涵延伸到任何组织、任何市民有组织或自发性的、志愿从事的公益类、慈善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