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春:“孤岛”社工的平凡之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风病的高发时期,我国为减少传染危害,采用隔离治疗集中管理的方法,隔离点选址大多位于海边、小岛或山沟里。位于麻涌镇的泗安岛四面环水,曾收治过大量麻风病人,如今还有72名麻风病康复者住在那里,平均年龄大约为70岁。莫文春是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位于泗安岛上的一名常驻社工,从事社工行业已有四年,他以自己的耐心与善心,陪伴着岛上年老的麻风病康复者。
忆当年,初次接触麻风病康复者时内心的害怕与不安此刻已烟消云散。莫文春介绍,当年由于医疗条件限制,麻风病造成大量患者肢体、面部和眼睛不同程度残疾,再加上有传染性,使得很多人谈“麻”色变,包括很多患者亲属。麻风病人处于既要遭受病魔的折磨,也会被社会和亲人遗弃的悲惨境地。“很多人会将麻风病患者与麻风病康复者相提并论,但其实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状态。麻风病患者会传染病菌,而麻风病康复者是不具传染性的。康复者仅仅是因为后遗症导致的身体残缺而让人不敢接近。”
在岛上生活了近40年的麻风病康复者招载钊回忆道,他出去买东西时,对方因为害怕而不敢用手接钱,每次都是让他把钱丢到桌子上。因曾经的疾病和社会歧视,麻风病康复者漫长的大半生被隔离在康复村里。随着年岁增加,生命稍纵即逝,家乡的故土和远方的亲友更加让他们魂牵梦萦。
“落叶归根,是传统中国人的愿望。但随着年岁越来越大,现存的麻风病康复者数量越来越少,他们都想在有生之年再见家人一面。”莫文春说道,为了给老人们圆梦,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归航计划”,护送来自韶关、湛江、茂名和广州的麻风病康复长者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看看。“林伯当年因为周围人的歧视,连母亲去世也无法回家,这一直是他的心病。2016年,我们利用‘归航计划’带着林伯回到家乡祭拜母亲。当时林伯在母亲坟前哭泣的背影让我至今难忘。”
2015年,微电影《城市微光》问世,莫文春作为主角之一,向更多人介绍起社工的生活。“社工在东莞算是新兴的行业,公众对它的了解还不够,甚至会与志愿者混淆。”谈及社工与志愿者的差异,莫文春说道,“社工拥有系统化的专业能力,能够长期地关注受助者,在志愿服务中是整体统筹的角色。而志愿者更注重的是行动力,是志愿服务的重要执行者。两者是共融的关系,都是志愿服务中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