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社工

1月5日,一批满载着东莞市民和爱心企业关

【大众新闻

昨晚开始,东莞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市社会救

当前社会建设的三大困境

[作者:0769sw.org|来源:东莞日报|时间:2011-07-20] [ ]

当前社会建设的三大困境
 
张林江
 

  从全国各地看,各级领导干部对社会建设工作都极为重视,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是,应当承认,我们的社会建设成效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相当距离。其原因当然十分复杂。笔者认为,应当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困难,并着力加以解决,才能保证社会建设各项事业不断推进。

  一、普遍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即,由于组织不到位、统筹难实现,使得社会建设难以形成合力,得到推进

  1.缺乏统一的组织。社会建设工作内容广泛、牵涉面大,很难形成合力。比如,对低收入群体的关心和保护,几乎纳入了各类党组织和政府工作的范畴。但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研究、保护和帮助却几乎是个空白,形成了对不同群体关心爱护旱涝不均的情况。再如,为了加强基层建设,党政多个部门都将责任向城乡基层社区下压,但由于部门分割,谁都不愿意将人力、财力、物力相应下放,甚至各部门都搞本系统的达标、评比,基层的办公用房、人员安排、财务压力、工作责任全面增加,不堪重负。为此,为了统筹各项社会建设事务、合并社会建设事项、减轻基层负担,应当考虑整合社会建设工作的资源,建立相应机构,从组织上落实社会建设战略任务。2007年,北京市建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和社会建设办公室,2009年上海建立了相应机构,2010年成都等地也建立了相应机构。但是,这些机构明显力不从心,原因就是“小马拉大车”。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其功能定位受到很大限制,基本上是分了一部分民政、司法等机构的职责,难以对整个社会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协调。

  2.缺乏统一的规划。如前所述,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为此,统一的规划十分重要。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以五年为期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虽然其中涉及社会发展的内容,但经济发展的内容仍占主要部分,而且整个规划的逻辑是服从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影响经济长远发展的社会性问题忽视了社会发展自有其本身逻辑,使得社会建设某些重要方面处于缺乏指导性文件的尴尬处境。

  3.缺乏良好的协调。虽然我们在正式文件中将各项相关事业和工作用社会建设这个“筐”装了起来,但这些事业和工作是彼此不搭界、无关联的。这种统筹协调不足的状况,给社会建设实践带来了一定混乱。

  二、普遍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即,虽然从概念上接受了“社会建设”这个新词,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没有改变,基本延续了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1.思路上,重权力扩张,轻社会发育。社会建设应当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强国家弱社会”的状况。为此,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社会发育,二是放手发动群众,三是适度加强管理。促进社会发育,就要从扩大公民权利、积极培育基层自治、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入手,让非政府、非市场的力量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其中,扩大公民权利特别是提高公民的福利水平,是现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社会建设中放手发动群众,要充分相信群众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为此,对于民间社会的力量,不管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家庭,不管是兴趣共同体,还是生活共同体,都应当“放开一大片,限制一小部分;减少干预强制,允许大胆试验”。只要是法律没有限制的,都允许他们去试去做,从而极大地调动这些个体、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各类型的社会需求。适度加强管理,就是要在积极发展的导向下,通过方法创新、制度建设等方式,对极少数非法政治团体和活动、影响社会安定的组织和行为进行限制、约束乃至打击;而对于大量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组织和活动,则要简化登记方式、减轻其各类负担、促进其快速发展。

  2.做法上,重管理、管控,轻服务、培育。当前,少数干部已习惯于用管理、管控的传统方式实现社会治理。比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公安等部门,都以加强管理为由,要求管理相关人取得各项行政许可、申请行政审批、报送信息变化情况。这些制度全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来设计的,根本没有考虑相关人的成本和困难。传统的管理、管控思维仍在作祟,服务意识和培育社会思想远未建立。

  3.处理与群众关系上,重物质、福利给予,轻精神、文化培养。我们的社会建设太偏重物质、福利的给予,而大大忽视了民众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文化气质的培养。

  三、普遍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即,社会建设似乎只是党和政府一厢情愿的事情,部分群众对此表现淡然,参与积极性不高

  1.党政部门出台的社会建设的改革方案和举行的活动多,部分普通百姓参与的热情低。各级各类党政部门,都想了许多办法,开办了许多惠民项目,举行了不少活动,但不少群众多为被动接受,甚至“用脚投票”。

  2.公共服务项目多,群众评价满意度低。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扩大公共服务,围绕着这一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税部门、教科文卫体等部门都设计了花样繁多的公共服务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却没有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理解,其原因就在于管理部门制度设计不合理、程序不科学、服务不到位有关。

  3.政府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多,但群众的幸福感受低。反而是,一些群众将住房、医疗、教育称之为“新三座大山”,而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群众也颇多不满情绪。

  (张林江 摘自《学习时报》 有删节)


上一篇:市委全会召开社会建设是重心
下一篇:东莞社工池文华:政府应当好监督员和裁判员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