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全市虽有考证社工79人,但真正从事社工工作的仅不到10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也仅在试验阶段,并没有出台规范性的指导文件。由于受港澳影响较大,江门地区社工的萌芽较早,2009年就成立了首个社工服务机构,但至今仍是江门唯一一家社工机构。
现状4年之间社工成就业宠儿
出生于1987年的黄瑞娥,从去年开始在江门唯一的一家社工机构———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主要负责该中心的居家养老项目以及社区活动项目。她还没毕业就来到中心实习,并顺利留下来,而她的同学中,只要愿意从事社工工作,在毕业那年就已经被订完。
而早她4年毕业的梁健玲却没这么幸运。2006年6月梁健玲毕业于广东商学院社工系,回到江门后辗转找到了市残联康复医院的工作,刚开始时只是办公室的一名文员。“我们那一届,从事社工工作的不超过5个。”由于对专业的执着,她现在已经是利民社工服务中心主任。该中心虽然是民间公益慈善机构,它的投资方其实就是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而该医院的社工部也是利民社工服务中心的一块工作重心。
萌芽2006年江门有了首个专职社工
2006年残联康复医院院长张思东看到梁健玲的简介,还以为是一名公关专业学生。而没有想到的是,健玲利用下班时间跟20名残疾病人聊天,了解他们的心情和需要,并向医院提出举办“缤纷同乐日”活动的想法。张思东发现,社工专业毕业的梁健玲跟病人沟通,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态度,用与医生、护士不同的角度、专业知识来处理病人遇到的问题。
在试用期过后,梁健玲顺利留在了医院,并成为社工部主任,成了江门首个专职社工。随后医院又招了一名社工,她们除了帮助病人与医生沟通、重拾自信,还通过转介协助残疾人病人争取社会、政策等资源的救助。在此期间,还建立起了一支义工队———同行义工队。
发展2009年全市首个社工机构成立
2009年广东省召开了珠三角地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随后江门印发了《江门市民政系统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当时蓬江、新会两区也分别按要求制定了推进社会工作试点的工作方案。
梁健玲回忆,当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服务对象(残疾病人)对政策不了解。同时有很多服务对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肢体功能得到改善,但是他们面对回归社区、家庭以后的生活依然很彷徨。于是他们想到了希望能为病人提供“家庭病床”的服务,让回归社区但仍需照看的病人得到更便利的服务。
而在此时,江门市政府也鼓励成立民办非企业的社工机构,并将市残联康复医院社工部列入了江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在各方面协助下,2009年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成立。现在该中心共有社工6人,活动干事多名,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残疾人、老人、慢性病患者。
推进2010年启动建立社区义工服务站
在2011年上半年,江门市直及新会区、鹤山市相继成立了社工科。2011年2月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江门主管民政的副市长李崴对社会工作提出了4点要求,包括制定加快推进江门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鼓励支持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相关部门单位开发嵌入社工岗位,搞好社工培训教育。
2010年江门开始大规模启动“社工+志工+义工”社区义工服务站的建立,在2009年江门市区(蓬江、江海、新会)社区义工服务站只有5个,2010年底已经发展到40个,而2011年的目标是133个。但发展至今,所有社区义工服务站均没有配备专门的社工,兼职性质的“志工”在工作中也遇到了相当多困惑。
利民社工服务中心所在的西园社区,依托该中心的同行义工队及夕阳红义工服务队,成为江门“社工+志工+义工”模式的典范。新会区依托大学生村官,成立了新会彩虹义工队,计划引进社工人才。市义工联购买利民社工服务中心的督导服务,为全市志工提供督导服务,同时还会不定时邀请香港资深社工过来培训,提高义工的服务能力。
典型个案·居家养老
2010年7月,白沙街道办事处购买利民社工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项目服务,由该中心为白沙街道11户家庭提供集社会工作服务、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务、义工服务、医疗照顾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目前,这一新型的居家养老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各方认可,白沙街道欲将居家养老对象人数增加至50人。
实行“社工+家政+义工”模式
黄瑞娥是居家养老项目的负责社工,在前期对每一个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然后安排家政、组织义工进行探访。同时,中心聘有一名退休阿姨为“志工”,负责每周到11户家里进行基本情况探访,并登记和转介社工。“每个老人都有不同的情况,通过家政人员、义工的反馈和上门探访了解情况开展工作,更多的是整合社区资源,对他们遇到的困难进行转介。”黄瑞娥说。
扩大受惠群,探索购买社区服务
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情况来开展居家养老,这是江门首例,在尝鲜过后,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办正准备扩大老人的受惠群。据白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达斌透露,在接下来的居家养老工作中,将把受惠人数扩大到50人左右。据介绍,白沙街道有6000多独居老人、孤寡老人。
此外,白沙街道在西园社区试行的“幸福社区发展计划”也正开始实施。根据方案,项目主要面向西园社区居民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18周岁以下社区感化人员)展开服务,开展社区健康讲座、电影沙龙、便民日活动等。这也是江门市首个社区项目的服务购买,在社工进社区的探索中,做了进一步的尝试。
调查缘起
“社工”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个陌生的词。如今,广深等地正在大力发展社工以及民间机构,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是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社工又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在江门,早在2006年就已经有了全市第一个“社工部”,这两年来“社工+志工+义工”社区义工发展服务模式广受关注,但事实上,江门的社工仍在起步阶段,并艰难前行。到底江门的社工情况如何?社工在社区服务发展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名词解释
社工:社会工作者,他们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链接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主要项目
1、市堤东街道残疾人需求调查计划,2010.8-2010.10
2、市残联阳光家园计划——— 残疾人居家养护服务,2010.10-2011.9
3、市义工联合会——— 社工+志工+义工督导项目,2010.11-2011.10
4、白沙街道居家养老项目,2010-现在
5、蓬江区残联残疾人居家无障碍项目,2010年-现在
6、幸福小区发展计划(西园站),2011年-现在
统筹:南都记者 王景花 朱林
采写:南都记者 王景花 高亮 摄影:南都记者 陈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