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东莞流浪了16年的陈颖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图/记者 陈帆 摄
“哥,我们来接你了”
流浪东莞十六载,武汉一名牌大学毕业生终于踏上回家路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柯兵 见习记者 朱珍珍)7月13日下午,在莞城莞太路与创业路交会的天桥下面,陈颖的弟弟带着陈颖的昔日老友,在志愿者陪伴下,如约来接陈颖回家。
这位昔日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在东莞街头辗转流浪十六载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名牌大学毕业生流浪东莞街头当“帮主”
陈颖是湖北人,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如今他的同班同学大都有着体面的工作、安稳的生活,而他,却在远离湖北老家的街头流浪,并且因为“名牌大学毕业”“流浪汉”“学英语”等获得众多关注的关键词,而一度登上了新闻热搜榜。
在莞城莞太路和创业路交会的天桥下,一小块靠着配电箱的空地,是他吃喝拉撒睡的地方,也见证着他颇具传奇色彩的流浪生涯。
当年大学毕业后,陈颖原本享受着工作包分配政策,他被分配到黄冈师专(即现在的黄冈师范学院)工作,却由于种种原因流浪到东莞,并且不知不觉已流浪了16年。
不同于对其他流浪汉的评价,熟悉陈颖的东莞救助站社工杨艳芳对他评价比较高,“陈颖很爱干净,很高傲,也很有才”。
杨艳芳介绍,打扫周边卫生、学英语是陈颖吃饭睡觉之外的主要日程,打扫是义务劳动,附近的居民和商户都称赞他“地扫得干净”,常常给他送饭送水。
杨艳芳并不直接叫陈颖的名字,而是称呼他为“帮主”。她告诉记者,这个称呼是周边的流浪汉对陈颖的尊称,因为他平日里乐于助人,周边很多流浪汉接受过他的帮助。2016年冬天,天寒地冻,好几名年轻的流浪汉在陈颖身边站成一圈为他挡风,杨艳芳对此事记忆犹新。
70多岁老母亲是最想见到他的人
今年5月30日,在东莞“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帮助下,陈颖的家人从武汉赶来东莞与他成功相认,并试图带他回家。
亲兄弟阔别16年,弟弟情绪激动,而陈颖只是反复问,“你怎么来了”,但弟弟没能成功说服他回家,并约定7月12日再来。
令陈颖不满并最终离开湖北的学校任教工作是他一直打不开的心结。与他相识已久的志愿者张世伟说,“他一直等着学校来接他回去”。约定7月12日,是因为“那时学校都放假了,可以派老师来接”,万般无奈的弟弟只能顺从陈颖。
7月13日下午2点多,因没买到票而推迟一天到达的陈颖弟弟来到陈颖流浪地点附近。当时陈颖正靠着配电箱,用小木棍在纸板上专心写着英语单词,不愿意搭理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连身旁的快餐都没有动。
为了顺利带陈颖回家,按照陈颖的意思,他特地联系了黄冈师范学院,一位曾和陈颖一起读大学并且一起工作过的昔日老友一起来接陈颖回家。
陈颖弟弟打算先把他带回武汉,大城市更利于陈颖的精神康复。由于陈颖不愿意与人交流,弟弟还打算将母亲从老家接到武汉。
陈颖弟弟说,母亲今年已经70多岁,是最想见到陈颖的人,希望陈颖还能认出自己的母亲,也希望母亲能够解开陈颖的心结。
弟弟带来老友成功“劝说”其回家
下午3点,陈颖停止书写单词,拿起扫把赶走了围观群众,并披着雨布,头上套着塑料袋,冒雨开始做路面打扫工作。
“陈颖,你还认识我吗”“你看看我”“老朋友老同事你不认识了吗”,陈颖弟弟、陈颖的老朋友,在张世伟的陪伴下尝试接近陈颖。
面对昔日老友的接连问话,陈颖并未停下手上的动作,无论对方说什么,他都说“不认识”,直到说起学校的事情,陈颖才逐渐有了笑脸,愿意跟人交谈。
谈话持续了十几分钟,弟弟以接他回学校上班为由,陈颖终于愿意跟老朋友和弟弟走了。弟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衣服和毛巾,帮陈颖擦干雨水,又帮他换上衣服,此时的陈颖已经有说有笑,在围观人群的注视下,在亲人朋友的陪伴下,乘车远去。
7月14日早上9点,记者从张世伟处得到消息,陈颖一行人已经启程回家,他70多岁的老母亲终于能和想念了16年的儿子重逢了。
■相关链接
心理专家建议:
陈颖应尽快到精神科确诊
走出天桥,踏上回家路,这只是陈颖回归正常生活的第一步,流浪十六载,需要怎样做才能帮他融入正常生活呢?
本报记者就此事咨询了东莞市泰诺婚姻家庭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刘欣。她指出,陈颖目前的表现主要包括不愿意与人交流,记忆上存在时空错乱,行为不能自制,并且存在被迫害妄想心理,根据陈颖弟弟的描述,陈颖在来东莞之前已有类似症状的苗头出现,初步判断陈颖存在定向障碍及躯体转换障碍。
刘欣认为,陈颖的种种表现显示他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综合来看,陈颖的精神问题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很可能为重度精神疾病,应该尽快到专业的精神科确诊并接受治疗。
刘欣还认为,陈颖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对其进行疏导,尤其是对于陈颖不愿意提及的过往,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其走出思想上的困境。
刘欣还提醒,陈颖还需要社会治疗,即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关注,通过社会保障机制为陈颖提供生活保障或帮助陈颖重回工作岗位,当然家人的陪伴和关怀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