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夜晚想起伤心事,你会拿出手机,打电话给闺蜜倾吐心声吗?对于北隅社区的不少独居老人来说,李文燕便是这样的“闺中密友”,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烦恼——之前有老人晚上心情抑郁,李文燕还陪着聊了一个多小时,缓解了老人因与家人矛盾产生的悲观厌世情绪。
李文燕身形小巧,圆圆的脸庞上透着一股莫名的亲切。她大学实习时来到北隅社区,至此留下来当大众社工服务中心的驻点社工,一晃已是九年。文燕说,再也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的人情味很浓、很浓……
九年前来到莞城当社工
时光倒流回九年前,学社工专业的李文燕,即将结束了她在莞城北隅社区的实习。领导对她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询问她是否愿意继续留下来工作时,这个梅州姑娘犹豫了:当时社工算个新职业,东莞的社工也刚开始发展,很多东西还没上正轨,前景不算明朗。但隐约内心又有个声音说,这或许是个机遇:“有点开拓者的味道吧!”说到这里,文燕笑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勇敢。
现在每次培训完志愿者,他们上岗前,文燕会习惯性地询问谁懂粤语。这源于她刚开始工作时,碰上的第一个大难题:服务对象中不少老人,只懂用东莞话交流。“第一次听时,完全不明白对方说什么。”到现在,文燕不仅能听懂莞城话,偶尔还会说几句:“完全是因为跟居民接触多了,听得多,自然也就学会了!”
在她眼里,这里是个人情味很浓的老社区:“老人把你的名字,记在她不太善于记忆的脑海里,也把信任交给了我们。每次在电话这头,介绍自己是‘社工阿燕’时,她们会说燕啊,我知道你,几点过来看我呀?有什么活动呀?”这样的时刻总令文燕分外感动:“他们会记得我,对我很好,有种被宠爱的感觉。”
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社工每天要入户走访,面对无数家长里短,外人看来难免觉得琐碎。但文燕认为,居民愿意对自己诉说困扰,给予她的工作认同感和信任感,是对她工作的莫大支持:“他们对我有恩!”
不负这份信任感,对于文燕来说极其重要。她一个人在家带娃,碰上老人家来电话,她会打开电视,躲进房间跟老人家聊完才出来。有一次,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夜晚九点给文燕打电话倾诉烦心事。文燕耐心陪着她聊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又及时赶到老人家进行安抚。老奶奶原本与家人有矛盾,甚至有悲观厌世的情绪,竟在文燕的开解下慢慢打开了心结。
文燕还记得,五年前刚刚结婚的那个月,恰好认识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因丈夫刚去世,悲伤过度,整个人像失了魂一样。文燕多次入户,耐心给予她情感支持,疏导、陪伴老人度过一段伤心的时间。
老公的陪伴和支持最重要
文燕的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两人一起来东莞,也从事同一行业。文燕说,如果没有老公的支持和理解,她可能不会坚持做社工这么久。
每天面对繁琐的工作,文燕也有过倦怠期,想过放弃去考公务员什么的,但老公始终激情满满,坚定认为社工是“有温度、有意义”的职业,也一直鼓励她坚持。“我经常说,我只有工作上的烦恼,没有家庭的烦恼。工作上碰到问题,老公会开导我,也会帮忙去解决,这么多年下来,还真的很感谢他。”文燕捂着嘴笑。
2014年宝贝儿子诞生,符合东莞市人才入户新政策,宝宝的户口就落在了东莞。“这样就扎根啦!”文燕非常开心。她的父母在深圳,有时会跟她说,你来深圳吧,我们帮你带娃,但文燕总是告诉爸妈:“我们家的户口都在这里,不会离开的。”
在培养孩子方面,文燕也会用上社工工作时的小技巧:“我很注重他的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到他有时不太愿意主动跟人打招呼,我会多做示范,培养孩子的习惯。”“慢慢鼓励、及时赞赏、懂得感恩”是文燕在工作中学到的,她也会这样教育孩子。幼儿园老师帮孩子上厕所,不少孩子习以为常,文燕会要求孩子每次要说“谢谢”。
有时老人会抱怨,子女回家吃个饭就走,像走形式一样;但会夸文燕比子女更耐心,其实区别无非是否真诚。“你有没有定下心跟老人聊天,你的肢体语言、脸上都能看得出来。”文燕告诉记者,平时举行什么活动,她常第一时间通知社区里的老人来参加,老人家会很开心。记者采访时,他们开展的学用手机课程,便是在工作中观察到老人的需要,为切实解决问题而开设的,这类的课程深受老年人欢迎。“你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对方是能感知到的。”(记者 查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