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社工

1月5日,一批满载着东莞市民和爱心企业关

【大众新闻

昨晚开始,东莞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市社会救

【大众新闻】《东莞时报》“社工笔记”栏目:他让我相信 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

[作者:林勇|来源: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3-04-12] [ ]

 

 IMAG0338_副本.jpg

 

        第一次接触是在别人对他的评价里,上课睡觉、逃课、打架、对他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在很多人眼里,他自从上了初中就是这个样子,已经不可能变好了。

真正的接触他是在一个下午,他就这样一脸苦闷的来到心理咨询室,那是我与他的第一次见面,他看上去比其他同学略显成熟一些,但是脸色很差,忧郁就像刻在骨子里,让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不开心的同学。就这样,在我简单介绍了社工的工作内容后,他也只是我简单的和我说了一些不开心的事,聊到比较隐私的内容时,他还是回避了。
有了第一次见面之后,有时间他就会来心理咨询室和我聊聊学习生活,渐渐熟悉了之后,他也慢慢和我说了一些他的事,给我感觉他的思想比较成熟,他真的是一个很多人眼里的“坏学生”吗?
等我向其他人了解情况后才发现,他的确做了很多“坏事”,上课睡觉、抽烟、逃课、甚至还帮同学去外面买东西收取手续费或收保护费等,不一而足。他为什么和我的印象不完全一样呢,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慢慢的接触到了真正的他。
一次,他伸出了自己的手臂,上面刻着“I LOVE YOU”几个英文字,从他伤感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他是因感情的执着而作出了偏激的行为,逐渐变成 “坏学生”。
以后的时间里,我用了很多方式想让他改变自己,将偏离的人生轨迹重新走回到正常的轨道里。不论是认知疗法、理性情绪治疗、角色扮演、空椅子理论甚至是代币法、行为修正等等,不论是方法,技巧和理论都用上了,希望能让他有所改变。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重复着“没有改变,继续辅导,还是没有改变,还是继续辅导”这样的关系,到了后面,让我也有了严重的受挫感,难道他真的就不可能改变吗?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变化却又出人意料。在初三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不再和社会上的青年来往,不再天天睡觉逃课,情绪也慢慢稳定了下来,最后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报考了一家职业技术学校,重新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轨道。
我不知道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我算不算是一个重要的人,但在我的社工路上,他的确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他让我知道,我的努力,有时就像是蝴蝶的翅膀,煽动起来微不足道,但或许能在某一天刮起一场龙卷风。我欣慰于他的改变,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服务信念,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现在还没有改变,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点评
 
请多给一点宽容和尊重
 
《悲惨世界》里,如果没有神父“性本善”的感化,世间便多了一个小偷,没有了一生都在救济他人、救赎灵魂的冉·阿让。
 
前不久,听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醒龙题为《文学的觉悟》的讲座,用一句话概括便是:人性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是立体而复杂的。
 
我们的教育模式习惯用标签将学生分类,重点班和后进班、红领巾和绿领巾。如果从成长的起点,孩子就被分了层次,简单地以好学生和坏学生进行区分,那成年人感叹的社会不公而无力翻身的命运,已经早早凌驾在孩子身上。
 
只需要多给一点宽容和尊重,就有改变的可能。
 
 
栏目主持:吕雯晰
 
原文刊载于2013年4月11日《东莞时报》
http://dgtime.timedg.com/html/2013-04/11/content_1110322.htm
上一篇:【大众新闻】《东莞日报》“外孙”来探访 老人笑开颜
下一篇:【大众新闻】《广州日报》:模拟家庭让孤寡老人享亲情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