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欲改善儿童安全机制 “伊利方舟”广东乳源开讲,教小学生防火、防电、防拐骗 |
日期:[2013年12月30日] 版次:[AA31] 版名:[专题] 稿源:[南方都市报] |
|
民间正在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教育,尝试弥补在应试大背景下教育体制的不足。由公益基金会与企业携手的“伊利方舟工程”就是这样一个公益项目,其发起者希望通过系列培训,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的能力,并最终促成有效儿童安全机制的建立。 “东东把陌生人请进屋里的做法对不对?”“不对!”12月24日,伊利方舟工程首次在广东举办,为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和老师带来了一场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此次安全教育培训公益活动由南方都市报联合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持。在此次培训中,来自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5名专业的学校社工为该校150多名小学生讲述了防火、防电、防溺水、防拐、防骗、防性侵等安全知识。 在游戏中教会孩子 父母不在家,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遇到陌生人敲门怎么办?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溺水、触电、烧伤该如何处理?孩子遇到陌生人搭讪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烦恼”,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据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校长余前镜介绍,该校是一所寄宿学校,共有四年级到九年级学生500余人,其中,80%左右的学生都在学校寄宿,而且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学生。 “当你一个人在家时,遇到冒充是你爸爸朋友的陌生人来敲门时该怎么办?” “不开门。”“让他说出爸爸的名字。”“给爸爸打电话。” 24日上午,安全知识培训之“六防”讲座在教室举行。在热身问答中,社工林海秋每次抛出的问题,都能得到近十位学生的响应。有时候问题还没说完,就有人举手“抢答”,气氛非常热烈。 “遇到火警要打119,衣服着火时用手拍打身上的火苗是错的。”四年级的余欣欣同学非常喜欢当天的游戏环节。她透露,以前老师在班会上也讲过相关的安全知识,“但是今天更开心。” 教师也要接受培训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安全问题造成0-14岁儿童意外伤亡人数多达5万人。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学校、家长对孩子安全教育的疏忽以及传统安全教育方式的局限。 为了提升教师预防和辨别学生伤害性事件的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当天,社工们还特别为教师准备了一场培训。“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日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去,惠及更多的学生。”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首先要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比如说自己是对方爸妈的朋友,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然后再鼓励对方主动把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在培训中,社工通过模拟了一个初中女生遭到性侵后自杀未遂而接受心理辅导的情景,为老师讲解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注意事项。 此外,在培训中还通过案例研讨的方式,讲解学生伤害性事件的预防、发现、处理等环节注意事项和技巧。 “社工分享的专业技巧非常有用,以后碰到相关情况,一定会尝试使用学到的知识来处理。”该校小学组组长潘老师表示,情景模拟和案例研讨的培训方式加深了她对预防和处理学生安全事故的意识,非常受用。 盼建立儿童安全机制 “伊利方舟工程”由伊利集团、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共同发起,由展望发展学院承办,是全国首个以儿童安全成长为主题的安全教育公益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先有安全,再有梦想”的儿童安全教育理念。 该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专家培训、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安全演练,最终形成儿童安全问题的全景调研报告并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全国各地区建立起适应性、可持续的儿童安全建设模式,更有效、更全面地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 据出席本次活动的伊利代表介绍,“伊利方舟工程”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举行了类似的儿童安全教育活动。接下来将逐步建立全国地区安全示范校,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带动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多方参与儿童安全建设,从而建立起持续、实效的儿童安全机制。 文/杨国要 黎宇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