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雅琴 通讯员/林慧雯 周汝彬)孤独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孤独地在天空闪着光芒,可他们毕竟是孩子,同样渴望爱和温暖。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为让孤独症儿童康复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3月30日上午,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家长资源中心联同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在市人民公园开展了“同一蓝天下,关注星星的孩子——孤独症人士家庭支持及社区融合”的宣传活动。
“星星的孩子”遭遇冰冷目光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懂如何与人交流。医学界称这种疾病为“孤独症”或“自闭症”,
曾有一位妈妈向社工诉说她与孩子小Q在公车上的经历:小Q未能安静地端坐在座位上,而是跪立靠在椅背上,四处张望,对着后座的乘客笑着自言自语。后座的乘客有点不耐烦,小Q妈妈连忙道歉,并解释说孩子是孤独症,有点多动。但乘客反而指责她是在找借口,分明就是她没把孩子管教好。当时,小Q妈妈为了不惹起争执,只好把委屈的眼泪吞到肚子里去。
其实,带孩子外出时遇上像小Q妈妈这样的窘境,对于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们每天都得面对旁人凝视自己与孩子时的那种好奇、怪异、歧视的目光,他们默默地承受着,有苦自己知。
家长们的这些境遇引发了社工的思考:冰冷的目光源于社会对孤独症的不了解和认识不全面。于是,社工在从康复中心内部的家长工作出发,帮助家长调整心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康复教育工作的同时,需要倡导外部社会对孤独症的关注和了解,推动孤独症人士家庭支持及社区融合。
多方协力关爱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
4月2日是第七个“世界孤独症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发布今年的主题暨宣传口号是“孤独症人士家庭支持及社区融合”。此主题的意义,在于倡导全社会给与孤独症人士家庭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强调构建融合的社区环境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性。
活动当天,主办方在现场设立了咨询台,由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两位治疗师现场为市民解答有关孤独症康复方面的疑问,并派发“孤独症小知识”的宣传单张。社工也设置一些关于孤独症知识有奖问答小游戏,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孤独症人士。
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家长资源中心表示,为缓解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驻点的大众社工策划了一系列的“工作坊”,组织家长互相交流经验和分享心路历程,促进家长之间对于孩子康复和日常照顾的问题相互交流,帮助他们在孩子的康复之路上找到同路人互助共勉。
接下来,社工希望能联系到一些幼儿园和社区,与孤独症家庭进行联谊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们能够走出康复中心的大门,融入社会。
孤独症日
■链接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交发展不足和沟通技能的缺乏以及刻板的行为、狭窄的兴趣和活动为特征。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为“世界孤独症日”。
新闻链接:4月2日《南方日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4/02/content_7289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