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万多个拿着香港户籍的跨境读书郎,每天大量跨境学习和工作的内地人等等,据统计,从1995年7月到2010年9月,持单程证跨境人士超过51万。而从2003年~2010年间,在港出生而母亲为内地人之婴儿数目约达到21万人。
香港和内地社会、文化、就业和语言环境等不同,为帮助这些跨境人士提前适应,12月3日,在国家民政部注册、香港民政事务总署提供支持的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在罗湖区太宁路正式开张,为已申请赴港定居的“准港人”、内地在港不足7年的“新港人”,以及穿梭两地的“深港人”提供跨越两地的“一条龙”公益服务和支持。
新港人暂难适应香港生活
3日,来自山东的陈先生夫妇坐飞机赶来听第一堂公益讲座由香港北角区的校长、教育专家带来的跨境学童入学讲座,陈先生坦言孩子4岁了马上要上幼儿园,可他们对如何去申请学位、如何上学基本“一无所知”。
而作为“过来人”的蔡瑾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在四年级才插班去香港读书,且不说遇到不会说粤语之类的生活难题,在深圳读的是好的公立学校,由于不同的入学制度安排,到香港却只能申请到一般学校的学位,幸亏女儿十分努力,才进入了学校菁英班,而她身边也有不少跨境孩子因到香港不适应,甚至成了“问题少年”。
新家园协会内地服务总监丰萍说,根据港府的相关统计数据,2003年至2010年间,在港出生而母亲为内地人之婴儿数目约达到21万人。于是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家庭父母拿的都是内地身份证,一个家庭只有宝宝是“香港户口”,而现在广东地区数量相对减少,但内地省份数量有增多的趋势。
很多孩子在内地长大,家境富裕的孩子可以入读好的私立学校,而家境一般的则必须申请公立学校,由于内地一些城市也是优先照顾户籍居民子女入学,而持有“香港户口”的孩子不得不“回流”香港,给孩子、家庭带来很多考验,更别说孩子长大后就业之类的规划。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对很多当时只是为了躲避内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来说,带来很多挑战。
提供深港两地公益支援
据了解,新家园协会是一家专门服务新来港人士的慈善团体,由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徐茂荣与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牵头,连同香港其他商界人士成立,获得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他们按照新来港人士不同需求,开设各类互助及适应小组、语言和职业培训班等。
而在内地的服务点也陆续成立,在深圳则是首个。据了解,2011年2月,新家园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性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民政部。该中心主要为内地拟赴港家庭团聚定居以及其他需要跨境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士提供辅导、培训、网络拓展等公益社会服务。凡是符合该中心要求的服务对象,均可免费参加各类活动。
记者看到,深圳社会服务中心虽然面积不大,但有香港专业社工驻点服务。深圳中心负责人朱秀清告诉记者,中心将和香港新家园协会携手为赴港人士及其家庭提供跨地域一条龙、多元化、可持续的社会服务,让服务对象能够及早做好移居的准备,对新环境的了解,在服务的规划、协调与提供上独具特色。中心率先在广州开展服务,深圳、泉州项目也相继投入服务。
四类人士可寻求公益服务
由于深圳毗邻香港,港人回内地居住以及内地准赴港人士(包括一些等待单程证审批、已获单程证但尚未赴港定居、或夫妇均为内地居民但子女在港出生的人士)都聚集在此。根据香港规划署2008年《香港人在深圳居住情况调查》的统计,当年在深圳居住的港人家庭有4万户,约10万人。
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四类:已经申请来港定居的人士和家庭(准来港人士),从内地来港未满7年的香港居民(新来港人士),持合法证件来港读书或工作的内地人士,以及香港返内地居住、生活及工作的人士。
朱秀清告诉记者,基于准赴港人士分布较散的特点,该计划还特别注重网络及电话咨询服务方式,并开设全国赴港公益热线(40088-41088)、网站(www.nha.org.cn)、QQ、微博等,为更多的赴港人士提供即时服务,而中心除了熟悉内地事务的社工外,还有香港专业社工,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等社工专业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