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社工

1月5日,一批满载着东莞市民和爱心企业关

【大众新闻

昨晚开始,东莞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市社会救

民间组织发展要突破人才之困

[作者:0769sw.org|来源:未知|时间:2011-10-11] [ ]

李紫迪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南方日报》报道,10月9日下午,“自闭儿妈妈”罗玉芬从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手中领过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这标志着,她与几个自闭儿家长筹划成立的“爱苗孤独症患儿家长互助中心”终于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出生证”。与此同时,在省委书记汪洋的批示下,东莞另一家大名鼎鼎的民间助学团体——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也获准注册。

  说东莞民间社会组织正在迈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应该是准确的。这种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极度密切,依靠由规范、道义、知识、信仰、价值观和可靠的信息等产生意志推动力的公共部门,正在成为中国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新锐城市,理应对此做出更积极的政策反应和探索。

  不过,愿景不同于现实,在对待民间组织的观念上的误区和政策上的壁垒,虽然可以逐步消除,但是,民间组织究竟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承担起何种意义上的社会功能,还面临着种种未知。“自闭儿妈妈”罗玉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较大的困难是缺乏经验,没有专业人员。我认为,人才缺乏,只是民间组织发展壮大要克服的瓶颈之一,除了人才问题,资金、场地等,都是摆在民间组织面前的拦路虎。

  就人才来说,民间组织所涉及的事业要想有大发展,就一定要能够容纳和培育大批的组织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来塑造民间组织的行动力,确保民间组织的服务水准。但是,大凡富有创造性和行动力的人,都是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思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能解决问题的人。这就要求政府,对于活跃在民间组织的人才,要运用独特的眼光来审视,要不循常规,营造自由包容、机制合理的创新环境来开发、培养民间组织人才,以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倾斜与开放,来帮助民间组织建立起良好的人才甄选、使用、涵养机制,集聚民间组织的创新资源,促进民间事业大发展、大跨越。

  在中国,民间组织走的是60多年来从没有人走过的路,开创的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未有的事业,民间组织发展要突破人才之困,政府和全社会,显然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学习与摸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开放的胸襟和务实的政策,永远能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上一篇:“要降低登记门槛,能批的就批”
下一篇:我市第一届公益创投启动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