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社工

1月5日,一批满载着东莞市民和爱心企业关

【大众新闻

昨晚开始,东莞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市社会救

【大众社工】《东莞阳光网》那一通电话

[作者:东莞大众社工|来源: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8-11-13] [ ]

 

  文/翟嘉慧 来源:《东莞社工》

  作为一名一线社工,我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他们是街面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些人选择流浪的原因不一,有的是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有的是觉得自己赚的钱太少无颜面回家面对家人,他们以这种逃避的方式面对生活,在一座座城市中辗转,不肯踏入归家的路。

  在前些日子的一次外展服务中,我们在一间废弃房子前见到服务对象王先生(化名),他笑嘻嘻的样子看起来很乐天。我们给予王先生物资,与其建立关系。王先生告诉我们,十多年前他离开了家,当时女儿小清(化名)还很小。多年来,他没有给女儿带来应有的温暖和关爱,让女儿对他心存芥蒂,即使如今女儿已经在读大学了,也不曾主动联系过他。他们之间那条亲情的纽带,几乎全靠着与小清一起生活学习的侄女拉扯着,侄女会分别告诉王先生和小清各自的近况。若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听者,我的确会对这种父亲嗤之以鼻,但在社工的专业理念里,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选择和不批判是作为一个社工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每个生命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理解。

  后来,我们帮助王先生联系到他的女儿,电话打通之后,虽然王先生的女儿在电话的另一端,但是从他的脸上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表情,那是心中流露出来的爱与浓浓的思念,他为女儿的学习成绩骄傲自豪。即使这对父女十多年来未曾联系,但电话中两人的哭诉犹如一股暖流涌进对方的心窝,温暖地留在了心田。因为这通电话,此刻,我能够真切感受到王先生变了,他的笑意里有了亲情的温暖,街面上少了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他有“家”了。在我们临走前,王先生特意让我们等一下,他剃掉之前那掉渣的胡子,擦拭了刚哭得激动导致发红的眼眶,换上一件看起来最干净的衣服,满怀期待地希望我们能够为他拍一张照片寄给他的女儿。

  这位王先生并不是我所接触的第一位服务对象,在过往的外展服务中,我们的劝导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难题。最常见的,便是服务对象对流浪生活的习以为常,特别是年纪稍大的流浪人员。他们过惯了流浪生活,救助管理站里吃住无忧的生活吸引不了他们,天桥大路边乱窜的老鼠和污水阻挡不了他们,路人对他们避之不及甚至厌恶的眼神更让他们习惯自己流浪的身份。而一通电话,家人的一句关心,却能让一个人发生巨大的转变,当他们开始和社工探讨日后的生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

  想要成功劝导流浪人员回归家庭,与他们的沟通是最基本的,而他们长久以来封闭的内心,使他们不轻易向人们说出自己最牵挂的东西。也许此时,我们社工的尊重、不批判就是最有效的服务方式。诸如上述案例,社工没有去追着询问王先生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家,又是如何导致了流浪。可能他经历了常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此刻我们知道的是,王先生巨大的转变离不开家庭的情感支撑和关爱。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社工熟练使用专业知识技巧,并且最大限度的加入亲情的催化剂,也许才是服务的关键。

上一篇:【大众社工】《东莞阳光网》牵手,见证成长
下一篇:【大众社工】《东莞阳光网》很庆幸,我选对了专业和职业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