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社工

1月5日,一批满载着东莞市民和爱心企业关

【大众新闻

昨晚开始,东莞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市社会救

【大众社工】《东莞时报》最美民政人 点滴总关情

[作者:东莞大众社工|来源: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8-12-10] [ ]

 点击查看大图

▲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10位“最美民政人”上台领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赵浛锐 摄

“他用真情呵护生命的最后尊严;他帮助260多名流浪者回家;她帮助残疾儿童回归社会……”12月7日,市民政局举行了“最美民政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最美民政人”分享了在各自岗位上的从业心路历程。

据介绍,入选的10位“最美民政人”来自敬老院、军休所、社会事务局、殡仪馆、社会福利中心等不同单位,是经过推荐、初审、考察、公示等环节评选出来的,是民政工作不同领域的优秀代表。有的是扎根养老事业、无私奉献的敬老院负责人;有的是深入弱势群体、专啃“硬骨头”的一线社工;有服务军休干部、被视为“好儿子”的军休所人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

报告会上,东莞市民政局局长张春扬表示,民政系统要把学习“最美民政人”的先进事迹与履行民政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把对党忠诚和民政宗旨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努力成为适应事业新发展的民政工作者。努力让民政工作更有“温度”,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 人物故事 1 / 

市殡仪馆业务三股副股长陈树芬:

生命尽头的守望人

▲市殡仪馆业务三股副股长 陈树芬

他是“生命尽头的守望人”。18年来,陈树芬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殡葬第一线,用真情呵护生命的最后尊严,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面对不解,他毫不退缩;面对困难,他迎难而上,兢兢业业、执着平凡地实现着“生命尽头守望人”的价值。

从恐惧彷徨中走出来

在进入殡仪馆工作之前,陈树芬是一名建筑业技术工人,2000年6月进入东莞市殡仪馆工作。起初,职业角色的转换,当他每天需要面对一具具冰冷甚至残缺的遗体,内心恐惧、彷徨和纠结:恐惧的是每天面对的“死亡”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彷徨的是不知如何调整和适应这种心理上的反差,纠结的是对这个职业的选择正确是否。

亲朋好友质问着说“你一个建筑技术人员,好好的职业不要,怎么跑去跟死人打交道?太晦气了”。更无奈的是,陈树芬的孩子因为他的职业被同学嘲笑和孤立“你爸爸是抬死人的,我们不能和你一起玩”。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陈树芬慢慢地让自己从苦恼、疑惑、徘徊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全身心投入工作。2011年,他调到了业务三股工作,并于2013年担任该部门副股长,业务三股主要职责是负责遗体的防腐整容、遗体告别和火化等工作。

市殡仪馆每年承接遗体防腐业务约5500宗,日均处理遗体45具。为提升防腐整容的技能,陈树芬带领部门员工在工作之余学习了大量医学书籍,特别是关于人体结构、人体解剖以及美容学等方面的书。2017年,他所分管部门的一名员工在全国民政系统防腐整容师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富有正义感和爱心

陈树芬从事殡葬工作的第一个岗位是遗体接运工。2007年,在一次出车任务中,其途经汽车总站,恰逢一位骑车的大叔遭遇打劫。他立即和同事下车追赶劫匪,最后将劫匪移交给了当地派出所,使失主的钱物失而复得。 2011年,陈树芬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湖南平江有多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迫休学,便联系到孩子的父母,帮助他们缴纳了学费,并一直资助到他们初中毕业。

在工作中,陈树芬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2016年夏天,一名外来务工者意外死于大朗出租屋,遗体被发现时眼睛已损坏。家属提出眼部修复的诉求,无奈经济拮据。后来,陈树芬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减免费用为逝者修复眼睛,让逝者体面地离去,家属感动落泪。

殡葬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群众在治丧过程中有给“红包”的风俗习惯。有一次,巡查守灵遗体冰柜温度时,一位家属塞给陈树芬一千元的红包,他当即谢绝,并坦然地说:“这是我应尽的职责,请您放心。”还有一次,在清洗遗体时,陈树芬发现其衣物里有6000元现金,当即取出登记,按有关程序将现金归还给家属。

从事殡葬工作18年来,陈树芬被评为“东莞市民政系统优秀党员”“东莞市直机关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党员服务之星”和 “东莞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2018年,被市民政局推荐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候选人。

/ 人物故事 2 / 

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熊军民:

投身社工行业的工厂高管

▲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 熊军民

熊军民曾是工厂的一名高管,本着“想为社会做点事情”的念头,便转行当了社工。今年50岁的他,是东莞年纪最大的一线社工,被受助人员亲切地称为熊师傅。至今,他已帮助至少260名无身份人员回归家庭。

小悦悦事件改变了他人生轨迹

2011年10月13日,佛山发生了“小悦悦事件”:2岁女童小悦悦被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走过,但没人施救,没人报警,第19名路人———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后来,小悦悦经抢救无效离世。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当时正在工厂做高管的熊军民。抱着“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的信念,2012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社工行业。

由于不是专业出身,初入行时,熊军民感觉工作倍感吃力,别人也不理解。2013年3月底,熊军民转入大众社工机构,派驻到东莞市救助站,面对的是“除了一条命,什么都没有”的流浪者群体。熊军民开始边工作、边学习,并先后拿到社工专业毕业证、中级社工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

帮助无身份人员回归家庭

在流浪救助领域,最难的莫过于危机处理和“三无”群体(无名字、无户籍地、无亲人联系方式)寻亲。

“三无”群体寻亲服务是全国救助系统公认的“硬骨头”,十寻九空。2016年11月4日,警方将一名88岁的大爷送到救助站。其自称“曹军”,湖北人。但经查询,老人信息为假。

熊军民发现老人神志正常,写得一手好字,属于故意隐瞒信息。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引导,老人终于说出了实情。老人的四个子女来到救助站,跪在老人的面前,一家人抱着嚎啕大哭。原来,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因家庭矛盾赌气离家出走,家人苦寻34年未果,终于在东莞救助站找到了。

2016年1月25日,一名中年男子前去救助站求助。其不说话、不写字,编号为“无名氏”。经过全国民政救助网、志愿者网站、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渠道帮他寻找家人,全部无果。在后来长达两年半的跟踪中,这名男子提供了26个地址和13个名字,熊军民历经数百次问询和200多次查询,终于联系上他的亲人。2018年8月13日,他的亲人终于把他接回家。

至今,熊军民已帮助至少260余名无身份人员回归家庭。

/ 人物故事 3 / 

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胡淑娟:

用爱托起孤残儿童的明天

▲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 胡淑娟 市民政局供图

胡淑娟,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20年了,她坚持为孤残儿童提供兜底教育,维护他们的平等受教育权;她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社会的新路子,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她主动寻求破解特殊教育难题的办法措施,带头开展阳光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她用爱托起了孤残儿童的明天。

曾是儿童福利院唯一老师

1998年,胡淑娟从幼儿园来到了东莞市儿童福利院任教。

当时,福利院刚成立,基础条件比较薄弱,适龄入学儿童较多,且90%都是残疾儿童,可是教师只有她一个。面对困境,胡淑娟没有退缩,一上任,便进入工作角色,深入了解孤残儿童情况,在教学工作中,她坚持有教无类的兜底教育思想,以复式分班的模式,一人兼两个班的全科教育教学工作。

此外,她还运用特殊教育方法,设计适合残疾儿童的教学课程。对于听障儿童,在教学时多让他们用感官接触事物和教具,多给予他们声音和气味的刺激;对于智力低下儿童,手把手教他们写字等。

帮残疾孩子回归社会

2010年,胡淑娟担任了福利中心副主任,并探究适合孤弃儿童回归社会的新路子。她主动与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广东省收养登记中心等联系,打开了涉外送养新局面。

曾经,有一对外国夫妇前往福利中心领养了一名大龄残疾儿童,可孩子害怕白皮肤、蓝眼睛的陌生夫妇,舍不得离开从小养育她的中心大家庭。胡淑娟循循善诱,最终说服了孩子,让她成功融入外国家庭。现在,孩子已长大成人,还经常给胡淑娟发信息、写邮件,表达感谢之情。

还有一个涉外送养幼龄残疾儿童,在被外国夫妇带到广州生活时,一直哭闹不止。得知消息后,胡淑娟焦急万分,她深知残疾儿童能被收养实属不易,连夜驱车赶到广州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终于,在胡淑娟的耐心引导下,孩子接纳了新父母。不久,便随收养人到国外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名孩子在运动方面很有天赋,在国外参加了当地的州立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了最高奖项。

近年,在胡淑娟与福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共有500余名残疾儿童被国外家庭收养,从此改变命运,回归了正常、美好的家庭生活。

/ 最美故事 4 / 

军休所所长邹峰:

军休干部的“好儿子’”

▲军休所所长 邹峰

“快来,动不了了。”军休干部袁黄渠在家中厕所摔倒后,年迈的老伴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打电话给小邹。

小邹就是市军休所所长邹峰,2002年就调入军休所工作,至今已在军休所工作16年。作为军休所所长,邹峰把军休干部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想军休干部所想,急军休干部所急,被军休干部视为“好儿子”。

如亲人般照顾军休干部

在服务对象中,很多军休干部独居,子女不在身边,他们非常需要陪伴。军休干部钟老经常生病,长期住在医院,儿子又不在身边,每次住院出院都是邹峰带领工作人员为其办理手续,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给他喂药、进食,替他更换衣服等,一直护理了近半年。不了解情况的人常常把他们当成父子俩,甚至钟老病危时,医院也把邹峰当成老人的家属,首先联系了他。

在服务军休干部的过程中,邹峰逐渐成了老人们口中熟悉的小辈,如今一有困难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因为他们知道,邹峰总能“说曹操,曹操就到”。每每这时,看到军休人员开心的笑脸,邹峰就觉得这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

不知不觉,今年已经是邹峰服务军休干部的第16个年头了,在这16年里,从陌生到熟悉,从敬慕到亲近,邹峰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真正认识了军休干部,他也从内心深处获得了成长。

把军休所打造成星级机构

作为刚工作时只有初中文凭的邹峰,深深感觉到文化短板带来工作上的不足。一方面,邹峰认真学习各类政策文件,努力钻研军休业务,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勤奋学习,先后取得了高中文凭、大专文凭和两个本科文凭,弥补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

在成为军休所的负责人后,邹峰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先后制定了《东莞市军休所服务管理标准化用语》《东莞市军休所服务规范“33445”》等制度,印制《东莞市军休所工作人员手则》《东莞市军休所工作流程》并人手一册努力践行。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军休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每季度开展一次喝茶、一次市内游活动;每年组织一次疗养;每两年开展一次省外参观学习。2017年,东莞市军休所被评为“广东省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五星级服务管理机构”。(记者 董珊伶)

最美民政人名单

(按照笔画排序)

王珊珊 石龙镇敬老院院长

邓淑娴 东城敬老院院长

刘群好 石碣镇社会事务局局长

李小花 塘厦镇林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邹  峰 市军休所所长

张秀菲 常平镇社会事务局福利保障股股长

 

 

陈庆汉 南城街道篁村社区居家养老负责人

陈树芬 市殡仪馆业务三股副股长

胡淑娟 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

熊军民 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

上一篇:【大众社工】《东莞日报》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坚守
下一篇:【大众社工】《东莞日报》喝糖水收礼物 冬至来人心暖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