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季

【岗位】虎门镇敬老院 【颁奖词】在家,她是

【大众“季

【岗位】东莞市军休所 【颁奖词】一块普通的

【大众社工笔记专栏1】点点微光 传递温暖

[作者:陈昭衡|来源: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3-12-23] [ ]

 

2009年,我大学毕业,专业是社会工作,在当时社会大众普遍对社工这个行业还是充满疑问的大背景下,我加入了东莞社工这个大家庭开始了我的社工路,没有偌大的抱负,有的只是满满的热情。
2011年,由于岗位调整,我由新莞人服务岗位调配到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一个完全陌生的服务领域。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该怎么做,他们有哪些特点,有什么需求,社工如何介入……我头脑中充满了各种疑问,不知该从何入手。
记得第一个接触的个案,案主英姐是个精神病康复者,丈夫腿脚不好,夫妇俩靠摆摊维持生活,没想到女儿在25岁的时候突发精神病,这对一个低保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英姐的情绪更是濒临崩溃。跟进这个家庭,当时我真的感觉无从下手,只能从英姐的情绪出发,给予一些简单的同理与情绪舒缓。我积极地向新涌医院的社工了解其女儿的情况后反馈给她,但更多的时候是听她的“哭诉”。慢慢地,英姐女儿病情稳定了,英姐的情绪在社工的陪伴下也平静了下来。结案后的半年,她每月都会给我打几次电话,有时只是闲聊,但每次挂电话前她都会说:“昭啊,你对我真好,比我的亲人都好啊!”每每让我觉得受之有愧,我感觉自己似乎没能帮她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有一点怀疑自己的专业性。
随着服务的推进,我逐渐明白我给服务对象带去的点点微光,虽然微小,但确实能给他们带去一丝光亮。这让我既感动又心酸:原来服务对象要的很简单,也许一个问候的电话都会让他们感动不已,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宗旨之一不正是为这些被遗忘的人们送上一份温暖一丝光亮吗?而盲人们亲切地称呼我“小昭社工”,拉着我的手和我聊家常的这种信任,不正是我的价值所在以及专业的体现吗?
常说3年打基础,5年出成效,2年多的残疾人服务,我已逐渐摸索出一套持之有效的残疾人服务模式,特别是对于盲人群体,通过家访、节庆康娱、各类成长活动的开展、日常的接触等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现在,我只要一说话,盲人们基本就能清楚地喊出我的名字,过往开展的活动也取得了大家较高的评价。很多盲人表示,只要有时间他们十分愿意来参加我开展的活动,这是我至今引以为豪的,也是我工作动力源泉,同时也迫使我不断的创新服务,优化服务以不负盲人朋友们对我的信任与认可。
上一篇:【大众“双月之星”专栏20】姚雪飞:残疾人服务是生活的一部分
下一篇:【大众社工笔记专栏2】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是最美的开始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