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季

【岗位】虎门镇敬老院 【颁奖词】在家,她是

【大众“季

【岗位】东莞市军休所 【颁奖词】一块普通的

【“一起走过的日子”征文·专栏3】爱上星星的我 愿与你同行

[作者:林海秋|来源:|时间:2014-05-08] [ ]

(本文荣获市社协“一起走过的日子”征文活动三等奖)

小女孩又默默地捡起一只海星,丢向海中,然后说:“老爷爷,我知道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救不了全部的海星,但是,我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啊。”——不错,这就是社工人耳熟能详的《拾海星的故事》。
2012年,社工行业在莞发展了3个年头,毕业3年的我卸下“教师”这个职称,从那时起,我做起了“星探”,去寻找我的“星星”,正式踏上我的追“星”路,与这些“星星”一起走过一段难忘的日子。
 
从教师到社工 爱上星星一样的孩子
初入行,我就被派驻到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从事的服务领域是院舍孤残儿童,初次接触他们,孩子们灿烂、天真的笑容消除了我的担心。每天的家访,很快就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爱笑的我很快与孩子们建立关系,我渐渐地当起了“姐姐”,陪伴着这些星星一样的孩子们。
在平日的服务中,我思考着:社工服务除了丰富孩子们的院舍生活,更重要的是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协助他们走出社区,融入社区,就像那一颗颗被送回的海星。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赋予社工多层的角色,社工不仅仅是孩子们心灵的陪伴者,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由于我过去的职业经历,我不禁想起,教师也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和成长路上的指路人,社会工作与教师工作有着相通之处,那么,能否将教学理念融合于社会工作当中呢?答案是可以的,比如赏识教育理念在帮助孤残儿童肯定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方面有着指导性作用。
在找到了头绪之后,我就想着如何将“赏识教育”融入服务当中,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人生当中最宝贵的教育阶段。
 
爱是最美的语言 走进星星的内心世界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社工对服务对象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服务观念的问题。孤残儿童由于其肢体上的缺陷、缺乏关注等原因,导致其自信心缺乏、自我存在感低,出现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新事物,用攻击行为引起关注等现象产生,内心更加渴望他人赞美、表扬。而爱,便是最美的语言。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重度智障的孩子,他的集中注意力非常有限,在我们开展小组或活动的过程中,他最多只能坐下2分钟左右的时间便四处走动,甚至手足舞蹈,不管社工如何劝说,都不能停止下来。
根据这个孩子的特性,我在个案辅导或者小组服务开展前先做好功课,收集他的信息,比如性格、喜好、交际能力等,并顺利转化他的“缺点”为优点。我在小组游戏中安排一个时间,让爱跳舞的他给大家表演节目,从而增强他的自信。一个月过去了,他变得听话、懂事多了,安静坐下来的时间增至10分钟,这虽然是个小进步,但对于社工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鼓舞。
其实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
由此,我懂得了在面对服务对象时,社工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准确地“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尤其是发现沉默少言者或者平时大家眼中的“坏”孩子,社工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告诉孩子他身上的闪光点,协助他肯定自己。只要社工满腔热情地关心孩子、接近孩子、爱护孩子,一定能够快速建立与孩子的关系,慢慢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不做包办人 帮助星星获得自信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孤残儿童形成自信心、培养孤残儿童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孤残儿童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孤残儿童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孤残儿童的社会工作中,孤残儿童因其生理、心理发展等原因,智力发展水平、肢体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与其年龄水平不符,社工应客观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用“赏识——承认差异”接纳每一个服务对象,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力;用“成功——允许失败”去鼓励服务对象自己不放弃,再次尝试,给予服务对象“我能行”的强烈自信,帮助他获得成功的味道,社工切勿走入为了达到服务目标而替服务对象包办的误区。
这一年,我在与星星同行的日子里,常在开展服务时巧妙运用游戏增强孩子自信,譬如“击鼓传花”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社工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
在每节小组结束时,我组织孤残儿童总结本节内容,采用“画日记”的方式,许多儿童很感兴趣,画出“你今天值得称赞、欣赏的地方”,儿童的积极性会超乎你的想象。当小组完结时,我通过引导儿童回忆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向小组成员介绍,回家带给家长欣赏等小组形式,帮助儿童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儿童自信心的形成。
 
联动家长 一起陪伴星星成长
现实生活中,我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或是与社工交谈时,总爱将儿童进行比较,并会因儿童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儿童,觉得儿童“没用”而气愤、无奈。此时,我变深深地感觉到,如何引导家长接纳并正确教育孤残儿童是摆在社工面前的一个挑战。      
家长是家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家长创造条件让其参与赏识教育,即是家长支持的方式之一,也是促使儿童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作为社工,我通过家访评估家长服务的需求,定期开展赏识教育培训,采用专家讲座、家访、家长支持小组、亲子游戏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协助家长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由于家长也加入了“赏识教育”的队伍,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过去不善言辞的孩子在社工家访的时候会高兴地鼓掌表示欢迎,会主动提出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星星们,正在家长与社工的双重陪伴下,健康地成长着呢!
 
结语:愿与星星同行
如今,我与这些星星一样的孩子已经走过一年半的时间了,在陪伴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常常告诫自己,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既要充分发掘儿童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儿童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
一年过去,我这个从“教师”到“社工”的角色转变,正是从“赏识教育”融入孤残儿童服务中,一点一点地实施,一点一点地总结、反思、进步。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在孤残儿童服务的领域上继续探索,继续追“星”,像那位拾海星的女孩,做的事情看似卑微细小,却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借用社工的手法帮助服务对象,让他们能够在大海里自由、美好地生活。
 
 
上一篇:【“一起走过的日子”征文·专栏2】社工服务的“心”路“力”程
下一篇:【大众见习督导培训感想专栏1】社工如何成长为“大树”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