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季

【岗位】虎门镇敬老院 【颁奖词】在家,她是

【大众“季

【岗位】东莞市军休所 【颁奖词】一块普通的

【大众见习督导培训感想专栏3】当公益遇上市场

[作者:刘英|来源: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4-05-22] [ ]

 

2014年4月22日-26日,本人有幸参与东莞市第二期见习督导培训。像以往一样,在社工办和社工协会的精心筹划下,我们再次享受了与中国社工界名人思想碰撞的知识盛宴。在此当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要算徐本亮老师为期两天的公益项目开发与管理课程了。
徐本亮老师是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主任,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思想的信奉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有着丰富的公益机构管理和运作,公益项目开发和管理及筹资经验。徐老师开篇一句“21世纪的NGO,在市场中求变”,便让我们惊讶之余又纠结。公益与慈善怎么会与市场和商业搭上关系呢?
一直以来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公益与慈善为显自身清白,应与商业市场划清界线,水火不容。徐老师用接近20年的公益经验告诉我们,“新的竞争形式将会出现在NGO市场中,同时也会有新的加入者,包括企业、企业网络、NGO网络、社会企业家,传统的界限将会被打破。”
目前东莞社工多以岗位服务为主,利于做得深但也易做得“窄”,尤其是当社工资质不高时容易做得“不深却又窄”。其实从来就不应是社工独自前行,因为它的力量很有限,它需携手更多其他合作资源共同为服务对象谋福祉。在众多的合作资源当中,商业力量不容忽视。现在国内陆续有机构手持优秀项目与商业巨头成立的基金会合作,这是件好事。例如近年李嘉诚基金会就大力支持“集思公益、幸福广东”的数十个优秀项目。
作为岗位社工,我们是不是该在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同时,也要抬头看看天空,找准合适的时机,借助有利的天气环境,以寻求更好的收成?是不是除了做好个案、小组、活动之余尝试将服务设计得更系统,寻求更多的资源合作方,努力往“深而宽”的方向走?要做到“深而宽”是一点都不容易的,甚至非常难,但是否可以尝试岗位社工项目化,社工把握统筹工作,兼顾重点,其他事情则发动周围的人、财、物力呢?能与商业合作,获得充足的财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利于更多服务资源的投入。
拥有了人财物力,项目就会顺利运转吗?显然不是的,人财物力仅是基础和前提。我们可尝试运用商业模式去运营。徐老师认为,审视和开发NGO的商业模式的需要已迫在眉睫。“推销”、“营销”、“客户”“产品”等商品概念走进培训课堂,映入我们的眼帘。例如,认定特定服务群体,紧密结合其服务需求,提供获取服务的便捷方式,树立品牌效应,这与商业模式中找准主要客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用营销思维使客户的需求、愿望和价值与组织的产品、价值和行为达成一致,两者不是存在异笔同工之妙吗?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营利是商业的根本目的,公益却是不能碰触“非营利”的底线,即使是收取适当的服务收入也应运用于公益本身。在此之外,其他很多东西却可以借鉴商业管理的精髓。
约翰·卡菲做公益项目一定要有一种注重成果的心态,组织存在的唯一无可非议的理由就是它产出了有价值的结果。审视我们的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活动当成项目,将服务内容当成结果,将产出当成果。可是简单一场“指标”与“成果”区分的练习使得我们的问题表露无遗。我们的岗位合同,大部分显示的是活动、个案、小组数量的工作指标。但到底要达到怎样的产出及成果,却没有在合同里显示,最后易导致社工为做活动而做活动,还悲惨地成为“写工”现象。每次服务要有计划书,有进程记录,有总结,有调查收集意见记录等等不在话下,还周周写计划,月月写个人总结和岗位总结,以及大堆数据输入和统计,当然还有季度总结,半年计划与总结,年度总结与计划等等。屈指一数,真可谓“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于此,我认为必要的工作记录是需要留下的,但为了“写工”能重新拥有更多时间做“社工”,文书工作应趋向简化,避免出现“忙完一大圈,成果达到了吗?”的疑惑,甚至更遗憾的是,“成果”在合同双方心中居然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如果服务对象需求是一颗幼苗,那么尝试跟商业合作,在这巨大的资源中寻求支持,这就是肥料、阳光和雨露。运用商业思维模式运作,便是将肥料、阳光、雨露有技巧地输送到植物的每个细胞里;辛勤劳作后还要看看是否有成果,是否符合期待中的成果,避免徒劳一场。营养、方法、成果,缺一不可,这是我上徐老师最大的收获。
上一篇:【大众见习督导培训感想专栏2】成果是非营利组织生存的根本
下一篇:【大众“季度之星”专栏5】黄夕娉:穿梭在街巷中的白衣天使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