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新闻中心

更多>>推荐文章

【大众“季

【岗位】虎门镇敬老院 【颁奖词】在家,她是

【大众“季

【岗位】东莞市军休所 【颁奖词】一块普通的

【社工实务思考专栏】长者读报小组新谈

[作者:陈敬弟|来源: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4-12-17] [ ]

 一谈到开展小组,服务于长者的社工很自然都会想到“读报”,这应该算是长者组社工的基本功了。貌似简单的“读报”,内里却有大学问。我的读报小组叫“时事趣谈小组”,我的重点不是“读”,而是“谈”,以与组员们生活贴近相关的新闻、熟悉的话题、趣闻为引子,组织他们展开话题,分享讨论。

“读”与“听”是单向的,而“谈”则是双向的,首先要听懂,然后是思考与联想,才有谈论。老人们普遍生活方式简单,与社会接触少,知识面相对较窄,电视新闻是老人们接触最多,也最直观、形象的新闻媒介,但老人对于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较少的国际、国家大事、政策类的新闻却没什么印象。电视新闻都如此,更何况单向的“听报”?!所以读报小组要真正起到“让组员紧跟时代的步伐,老有所学,丰富其生活知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的作用,靠的是“谈”!谈出兴趣,谈出联系、谈出印象。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题材。所谓合适,是指与组员们生活贴近相关的新闻、熟悉的话题、趣闻,不一定是当前最重要的新闻。记得我的第一次时事趣谈小组活动,原以为准备充分的我遭遇了组员们的反应冷淡,他们静悄悄地看着我,没好奇、没兴奋、甚至有打瞌睡的。经验告诉我,题材的选择上一是有了解的需要,老人们普遍或多或少存在些小毛病,对医疗方面如黑诊所等题材更感兴趣;二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如:提前预告“月全食”让老人们留意欣赏,然后再读报《天现奇观“月全食” 市民争睹“红月亮”》,亲身经历了,这就更有可谈性了。

其次,是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同一则新闻,不同的切入点,效果大相径庭。假如你看到《中国粮食生产后环节损耗惊人—一年损耗粮食超700亿斤》这题材你会以什么为切入点呢?从节约粮食的角度?恐怕效果并不好。听得太多了,没什么可谈性。但以解放初期的“交公余粮”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引出,贴近他们的过去生活,从收割、仓储、运输、加工的每一环节,大家都有很多的分享。当然,切入点找不准是常有的事情。读报时先读标题,然后简短介绍,第一切入点试试看,没反应,马上调整,再试试另一个。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慢慢就能摸准老人们的喜好了。

最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培养适当的新闻关注点。新闻报道离不开国家大事、政策调整等离老人们现实生活较遥远的政治题材,如果老人不熟悉都不谈的话,即使时事趣谈小组一周一次,在选材上也要花很大力气。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有意识地持续培养老人们对相关新闻的兴趣,每次穿插一点点,尽量说得简单明了些,而且想办法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搭上联系。今年新闻报纸报道最多的基本都是“反腐倡廉”这一话题了,社工先从《周永康“落马”释放反腐最强信号》介绍全国目前反腐肃贪情况及东莞现况,引起大家关注;然后在每次小组谈及相同话题时提醒“上次我们讲过,这次又有新消息啦”,如分享《点名通报违规购买发放月饼案》等一系列的新闻,引导长者关注新闻点。现在,部分组员已开始主动关注习主席的外交手段,还能主动分享在APEC会议上中日元首握手时的新闻细节。

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应用。如,当组员分享时跑题怎么办?关键看其他组员的反应。大家反应好,感兴趣就顺水推舟;不感兴趣,就婉转收尾转入正题。又如,巧设悬念,组员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印象就更深了。当然,组员们普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小组活动一般以一小时为宜,而且在尾部适当增加“笑一笑,十年少”等笑话,细细地解说其中的笑点,让组员们听明白,在欢笑声中结束,增强他们再次参加的动力。

其实,就读报小组这形式而言,它很简单,谁都能做,所以才容易被一些资深的社工所不屑。就如做饭一样,人人都会做,但出色的厨师却少之又少。所以,读报小组也是为老人服务的一种形式,只要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要,就应该不拘形式,考虑采用。用心去尝试吧,在细节上下手,不断地琢磨,在简单中见真功夫,相信总有一天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厨”的。

上一篇:【社工实务思考专栏】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 走出安舒区
下一篇:【社工实务思考专栏】专业社会工作的“土味”浅谈

更多>>相关文章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共有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快速注册通道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个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