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市社会福利中心
【颁奖词】
等待,不是人生的苦旅,在她看来,这恰恰是一名社工最美好的状态。她的“等待”,并非守株待兔,而是像呵护一颗种子般的无微不至,给予它充足的条件,即便破土而出的时间总是漫长,但等待的过程饱含着最真诚的付出和期待。
【人物事迹】
“一粒种子,当你给足了它所需要的阳光、雨水、养分、温度,但是它还没有发芽,不是因为它不能发芽,而是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他积蓄破土的力量,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茁壮成长。”
李晓玲一直以来都从事着特殊人群的专业服务工作,成效难见并且漫长。从过去的托养中心岗位,到现在的社会福利中心,都是如此。
她认为,社工要做的不仅仅是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更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不要害怕自己的服务没有成效,因为她相信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会茁壮成长,会成为能够抵挡风雨的大树。
过去的一个季度,她超额完成岗位指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她积极开展个案小组的工作,其中开展并跟进的个案达26个;她积极与多方合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感觉统合训练、口肌训练等;她负责开展“社会实践-职业初体验”活动,还有各类小组,包括青春期教育小组、感恩主题小组、成长导向小组等;她还每月定期组织和主持家长会议,并通过定期家访了解服务对象及家长的情况,给予家长情绪支持;她积极完成近30位儿童的校访工作并完成记录,接待服务对象学校老师家访,参加服务对象学校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活动、亲子运动会等,与老师实现了较好的沟通。
此外,李晓还玲针对福利中心的学生宿舍大龄儿童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课——麦鲁小城职业初体验,促成了服务对象对于不同职业的深入了解,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由于服务对象数量庞大,且年龄跨度较大,服务需要多元化。她深知社工个人力量的薄弱,因此不断了解资源,招募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尤其在服务对象潜能开发方面花费了较多心力,同时青春期教育、亲子沟通、学校适应等也是其服务重点。
她说,一个合格的社工,既要专业的理性,有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感性”,比如在进行需求评估、制定服务计划时,都需要理性的对待,但在服务的过程中,感性却是迅速打开服务对象心扉、建立信任关系的不二选择。当然,她说这里的“感性”并不代表会在专业服务中“移情”,而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
当初选择调整岗位时,很多同事都对她进行劝说,因她负责的“爱生活 爱园艺”的微项目已经获得了机构的支持,坚持下来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收获。但她毅然选择了可能难度更大的新岗位。选择新的环境需要很大的勇气,正是因为她敢于挑战,才有了今天在工作岗位上的收获。
见习督导吴莲芳评价她:“在工作中,晓玲将自己专业优势应用到服务中去,在积极贡献自己专业智慧的同时与中心工作人员及本组同事配合默契,积极融入服务团队,和衷共济,为实现服务对象的福祉共同奋斗。”盛赞她的“勇承担,展巾帼之风;善合作,显共济之情”。